日本国运史(上) – 卢克文工作室

2019年09月19日13:01:17 发表评论 热度2,364 ℃

壹  长崎

 

清光绪十二年,也是1886年的8月1 日,四艘清朝北洋水师的军舰定远、镇远、威远、济远开进了日本长崎港。

 

因为舰船在海水里泡得太久,会有微生物粘在船底,若积累得太厚,会影响航行速度,甚至侵蚀船底。因此舰船需要按时入旱坞清刮船底,漆傅新油。这次北洋水师的四艘军舰,就是到长崎照章上油的。

 

船到了长崎后,船员们12天没有下船,当地人为了促进消费,主动邀请各舰官兵上岸,船员们也实在憋得慌,到了13日,水师提督丁汝昌同意放士兵上岸。

 

军舰上没有女人,身心苦闷的海军士兵首先扑向了一家叫丸山家的妓院,妓院老板示意他们生意太好,先在门口等待,但北洋水兵见到日本人却是直接走进去,根本不用排队,就上前跟老板理论,两边语言不通,一边干嘛干嘛,另一边呀灭蝶呀灭蝶,当年的水兵们又没读过什么书,想来举止也不会太文明,两边一激动,就演变成了斗殴,当地警察赶过来维护秩序,结果日本一名警察被水兵刺成重伤,中国水兵一人轻伤。

 

日本警方在这次行动中吃了亏,感觉是清国人开着军舰来我们长崎耀武扬威(北洋水师确实有这个意思),现在又捅伤人,一定要报复,召集了大批本地人准备伏击北洋水兵,15日,450名水兵未携带任何武器上岸观光,日本人突然封锁道路,全副武装的警察、街头混混、浪人向水兵们发起攻击,街道两旁的日本居民还从楼上扔石块、泼热水。水兵们就地反击,战斗结束时清朝水兵死8人,伤45人,日方死2人,伤27人。(死伤数据各处资料显示都不统一,但整体战绩差不多)

500

面对突然袭击的持刀浪人,以及客场作战的劣势,手无寸铁的北洋水师这一战的成绩还算不错。

 

战斗结束后,回到军舰的水兵们炸开了锅,将12寸巨炮对准了长崎市,其中北洋水师总教习,脾气暴躁的英国人琅威理最为愤怒,下令立刻炮轰长崎,扬言“立即打垮日本海军。”(英国人比我们还急)

 

但本土大佬丁汝昌阻止了这个提议,他请示李鸿章,让领事馆用政治手段解决,而琅威理也急吼吼地发电报给李鸿章,要求对日开战。

500

中间的大胡子就是琅威理

 

李鸿章选择先礼后兵,他礼貌的威胁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好名字)说:“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我这把刀快不快?你看,快不快?

 

当时北洋水师这四艘军舰在日本人面前就是巨无霸,其中定远、镇远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花三年才建造完成,共花费283万两白银,集当年英德先进军舰之长,定远镇远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军舰。

 

而1886年的日本,还没有一支真正现代的海军舰队,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海军造船厂,法国人白劳易指导日本人完成吴市和佐世保市的海军造船厂,还需要一段时间,日本人这时候的海军,在北洋水师面前不堪一击。

 

日本人屈服了。

 

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日本赔付清政府52500元,并赔礼道歉,清政府赔付日本15500元,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惩凶一项,则由双方政府自行决定,互不干涉。

 

这件事日本人视为奇耻大辱,从1890年后耗费全国财政60%投入到陆、海军的建设,到1891年,明治天皇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百官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倾全国之力追赶北洋水师。

 

伊藤博文等人也受到天皇的感召,在鹿鸣馆等地发表演说,要求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纷纷以天皇为榜样,为筹备海军捐款。半年之内,数额竟然达到203万,不仅填补了政府筹办财力的不足,而且在举国上下掀起扩军热潮。

500

伊藤博文

 

从1876年起,北洋舰队军费为200万两白银,一直持续了十年,1886年北洋舰队军费下降到不足200万两白银,日本军费开支则一直在迅猛增长,比如1893年,甲午开战前一年,日本军费里陆军共开支1472万日元,约为980万两白银,海军开支为810万日元,约为540万两白银(当时1两白银折合约1.5-1.6日元),再加上宫廷经费15万两---相当于半艘先进战舰的价钱,另外10%的官员薪资具体数据无法查询。(以上两国海军军费详细数据可能有误,但日本海军军费开始远高于清朝的事实无疑)

 

其中从1886年到1890年,海军工程师白劳易亲自设计了新的日本巡洋舰,他在日本四年里一共监制了20多条战舰。这些经验帮助日本建立了它第一支真正现代的海军舰队,并使得日本获得了建造大船的技能,这些船有些进口,有些在横须贺市的造船厂制造。一共包括三艘巡洋舰、两艘沿海战舰、两艘小巡洋舰、一艘护卫舰、一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

 

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基本上完成了海军军备计划,建成了一支拥有32艘军舰、24艘鱼雷艇,总排水量达到7万余吨的近代海军。

 

而北洋海军从1888年后,就没有再添过一艘船了。整个生命周期仅花了3500万两白银。

 

日本这支由天皇节衣缩食,带领文武百官据全国之力造就的海军,不仅在总体吨位上略胜北洋舰队,而且在舰队的齐整配置程度和机动灵活的攻击能力上都远远优于北洋舰队。北洋水师停止更新,而世界海军日新月异,日本后期向欧洲买来的战舰已有了很大进步,其中如“吉野”号这种在西方只能算二流,但在亚洲算顶尖的高速巡洋舰,因为跑得太快,北洋军舰根本打不着它。

 

在长崎事件发生后,就连日本的小孩子,大街上玩的都是击沉“定远”、“镇远”的游戏。

 

全日本咬牙切齿,等待着复仇北洋。

 

 

贰  琅威理

 

英国人琅威理14岁时进入皇家海军学校,16岁入大英帝国海军实习,在英国海军一直干到中校。

 

19岁时,他曾经随舰队来过一次中国,可能是因为有经验,1877年,他34岁时,又随一批中国购买的战舰来到这里,交完货后,暂时留在香港管理一小批战舰。在香港浪了两年,又以管带身份带领四艘炮舰送货到天津,并见到了李鸿章。

 

这次见面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琅威理勤干明练,对海军业务非常专业(毕竟二十年都呆在大英帝国的海军系统里),在琅威理来之前,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此人在清末历史地位极度重要)、英国海军上将古德都向急需海军人才的李鸿章推荐过他,这次特意请他来送货,其实是李鸿章安排的一次面试。

 

500

北洋李鸿章

李鸿章对面试结果非常满意,出高薪挖英国海军的人,月薪600两白银。

 

一个月的薪水大概相当于2019年的18万人民币左右。

 

整个北洋水师的工资在当时都是金领阶层,提督丁汝昌年薪8400两白银(250万人民币),总兵刘步蟾年薪3960两白银(120万人民币),副将3240两白银(100万人民币),参将2640两白银(80万人民币),一等水手年薪120两白银(3.6万人民币),一等炮兵年薪是240两白银(7.2万人民币),鱼雷匠年薪288两白银(8.6万人民币),电灯兵年薪360两(10.8万人民币)。

 

而当时一个普通农民的收入,则仅仅为40两白银一年(1.2万人民币)。

 

琅威理心动了,但他开出了三个条件:

 

1.得给我实权,别以为我是老外就欺负我。

2.这事得向英国海军请假并被允许,我忙完你们这边的事还得回英国,不可能给你李老板一辈子打工。

3.我在中国的这些年,得算在英国海军的服役资历里,不要误了我前程,你们去跟英国海军部谈,谈好了我就跳槽。

 

这三个条件都挺苛刻的,特别是第三条,英国海军不愿放人,花了整整三年,最后还是李鸿章委托赫德、威妥玛(英驻华公使)等人亲自出面,才在1882年秋天,都拖到他39岁了,才顺利请到琅威理到北洋水师任职。

 

琅威理到岗后,任副提督,北洋海军总查,他的到来,简直像乔丹来CBA打篮球,专业素养比亚洲海军高出几个档次,北洋海军的组织、操演、教育、训练全是他一个人包办,他治军严格,做事风风火火,对自己要求也高,上上下下都很敬畏他,虽然北洋海军名义上最大的统领是丁汝昌,但丁汝昌没玩过这么现代的海军,只是做为心腹替李鸿章看场子,北洋海军的实际管理人,其实一直是琅威理。

500

琅威理在北洋时的勋章

1884年8月中法爆发战争,琅威理就按国际公约回国避了一阵,1886年1月复职,月薪涨到700两白银,到了8月,就发生了上面讲到的长崎冲突。

 

琅威理一直是主张宣战的,按他的想法,如果此时对日本宣战,能打得正准备造船厂的日本海军几十年回不过神来。

 

但看场子的丁汝昌为稳重起见,没有同意。琅威理要求对日本开战的电报李鸿章也没有批,他感到很是失望。

 

毕竟只是个高级打工仔,董事会进不去啊。

 

清政府错过了最好的开战时机,日本受刺激后,其海军随后在疯狂的财政政策下崛起。

 

琅威理拿着高薪在北洋又混了4年,将舰队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去英国、德国接收了新舰“致远”、“经远”、“靖远”、“来远”号,正式完成北洋海军的组建,他一直很想实际控制北洋舰队,但李鸿章始终不愿相信一个外国来的职业经理人,虽任命他为副提督,却仍将大权牢牢交付在丁汝昌等中国将领手里,加上琅威理个性强硬,说话直来直往,管理风格让中国军官们十分难以接受,双方磨擦越来越多,琅威理呆得十分苦闷。

 

1890年,矛盾爆发了,2月24日提督丁汝昌率出巡海南。3月6日,旗舰“定远”突然降下提督旗,刘步蟾升起总兵旗。

500

年薪120万人民币的刘步蟾

 

刘步蟾是右翼总兵,琅威理是副提督,按职位,琅威理比刘步蟾高,琅威理还在,就应该升提督旗,不应该升总兵旗,但是《北洋海军章程》里,却说舰队只设一个提督,两个总兵,没有副提督的这个岗位(中国的职场小手段),琅威理觉得刘步蟾没把他放在眼里,发电报给李鸿章,李鸿章出来和稀泥,暗示他北洋舰队只有一个提督,其实没有所谓的副职。

 

琅威理知道自己在中国已经呆不下去了,他已经将北洋舰队建成形,并将训练体系培养成熟,老板不想再付高薪养着他了,要用自己的心腹管理公司资产,这是赶走职业经理人常用的小手段。

 

6月25日,北洋舰队抵达天津后,琅威理见到李鸿章,直接说起撤旗事件,李鸿章正式表态支持刘步蟾。琅威理非常非常愤慨(六年半时间替你建好了海军,想过河拆桥了么?),当场提出辞职,李鸿章马上拍板,接受了他的辞呈。

 

47岁的琅威理最后看了一眼他一手训练出来,付出无数心血的中国北洋海军,长叹一声,头也不回地回到了英国。

 

这件事情被许多历史学家忽略了,琅威理走后,不仅是他辛苦建立的海军体系开始崩塌,北洋海军军备废驰,清朝的历史宿命也被改写。

 

琅威理返回英国后,内心非常不平衡,他本来就是个躁脾气,受不得这番羞辱,到处在媒体与公众场合宣传他在华受辱的经历,英国举国哗然。

 

为报复中国,11月4日,英国政府拒绝李鸿章另聘英国人担任海军顾问的请求并撤回部分在华雇员,同时宣布不再接纳中国海军留学生。

 

失去英国海军的系统性指导,再加上李鸿章同翁同龢(he第二声)的财政内斗、慈禧挪军费修颐和园,北洋海军渐渐军纪涣散,军费越来越少,军官都开始往陆上居住,一到冬天船队就在香港、上海逛赌场、窑子,舰船也落后于后发的日本海军。

 

赶走核心专家琅威理短短4年后,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却没有击沉一艘日本战舰。日本完成对北洋海军的复仇,胜利夺权的丁汝昌、刘步蟾均吞鸦片自杀。(见我公众号文章:《中国军工逆袭史:海军篇》

 

1894年年底,北洋水师被日本海军打得支离破碎,这时候才想起向琅威理求救,琅威理此时在英国混到了后备舰队指挥官,管理38艘军舰,他没有忘记刘步蟾对他的侮辱,要求大清皇帝以玺书形式颁给他海军最高职衔才肯出战,向来要面子的清政府拒绝了。

 

1904年,琅威理获皇家海军授予海军中将军阶,两年后,琅威理在英国逝世。

 

 

叁  财务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遇到了明治维新的天花板。

 

主要问题,出在财政收入上。

 

当然,大清的财务情况,也不是那么乐观。

 

大清在康熙五十八年,靠三十年休养生息,国库银子有4400万两,为了平定准噶尔,三年后雍正接手时只剩800万两,雍正一顿改革猛如虎,国库9年后恢复到5037万两,乾隆39年,国库存银达到最高峰7390万两,但乾隆有钱就马上开始浪,四处开火,嘉庆接盘时,还剩1900万两(赶紧抄和珅),嘉庆知道自己输出平庸,专注打野发育,不浪,留2700万两给道光,道光缝缝补补,刚冲到3300万两高点,用了几千年的游戏地图突然变大了,局域网变成英特网,英法两强杀了进来,打得大清满地找牙,咸丰上位时只剩800万两了,咸丰太惨了,又是太平天国,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穷得跟个鬼一样,最穷时国库实存银22万两,从同治到光绪中前期,清朝有过一段还算美好的日子,大清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管这一段叫“同治中兴”。

 

如果翻开历史的真相,这一段就搞笑了,拯救大清财政问题,让大清起死回生的,其实是一个英国人,太子太保,罗伯特.赫德。

500

太子太保赫德(韦小宝也有这个衔)

 

打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实在还不起钱,海关全面交给英国人打理,由原来的二等翻译赫德出来管海关,这哥们打理清朝海关近半个世纪,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将落后的大清海关一年400万两收益,打理到一年2000万两收入!占大清一年收入的24.5%,在甲午之前,赫德的出现使满清一年财收盈余760万两(他也顺手拿了500万两,但就算续命满清的手术费吧),清政府是甲午之后才出现财政赤字,一巴掌被日本打趴了。

 

正是因为有了赫德带来的收入,大清才有资格到处买军舰,烧钱搞北洋。(赫德在清末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可惜被抹掉了)

 

日本此时的财收,也刚好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奔向现代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国家财政收入到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上升到7000万两白银,此时满清约9000万两白银(海关收入,通货膨胀,人口增长等因素使总量还超过了乾隆时最高数据),但两国对军事的投入比例相差很大,主要能打战的北洋海军投入占清朝20年财政收入的2%左右,日本的军费支出则达到财政收入的30%。

 

但日本的工业系统还是最底层的基础工业,十分脆弱,全日本的工厂,从1881年到1893年,从1100个增长到了3340个,每天平均开动的纱锭,从2.87万支,增长到76.83万支,(数据源自《明治维新为什么能成功》)但这些类型的纺纱厂,其实就是从中国收购生丝运到日本,将生丝制成丝绸卖到美国。或者从美国收购棉花运回日本,将棉花制成棉布卖到中国。

 

也就是说,日本国当时的主要收入之一,是来自底端的转手贸易。

 

这种低技术含量的中转生意,很快就被中国和美国发现了,两国都直接跳过了日本这个中转站,中国直接找美国购买棉花自己生产棉布,美国直接找中国购买生丝自己生产丝绸,日本工厂都存在巨大风险,如果工厂倒闭,随后是大量工人失业,政府财源枯竭的巨大危机。

 

日本国内的群雄,早已知道前面的危机,几十年时间一直在疯狂扩军,随时准备挑战清王朝。

 

表面上,长崎事件引发了日本的危机感,骨子里,还是蕴量已久的经济冲突。

 

甲午战争确实是日本的赌国运之战,出战时日本预算了2.5亿日元的战争支出,一旦战败国家就会破产,但这是充分准备了几十年的赌国运,单兵投入远高于清政府,而清政府这边,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精神状态,1873年日本就实行了财政公开制,但大清连日本对外公布的军费开支都没有太放在心上。

 

日本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往死里锤清王朝,能锤多狠就多狠。

 

主管日本财政的维新大佬松方正义预估,甲午战争胜利后,清政府要向日本政府支付2亿两库平银,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本驻守费150万两,一共为2.315亿两。掠夺中国煤炭约10亿吨、铁矿约1.8亿吨、铜矿约150 万吨、铝约10万吨、镁约5 万吨,另有大量的铅锌、金银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等矿产,以及战舰等军事战利品,从中国掠夺的各种资源总价值大概在2.3亿日元。

 

另一名维新长老井上馨认为,从货币到物资,甲午一战使日本在清王朝身上获利约5亿日元左右。

 

 

肆  大英帝国的棋子

 

大英帝国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身为当世第一强国,大英帝国并不怎么关心中国和日本的命运。

 

当中国跟日本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当时俄国尼古拉二世身上。

 

虽然中间隔着一整片欧洲大陆,俄国才是英国最为警惕的对手,身为世界搅屎棍的英国,时时刻刻都在想办法扼制俄国。

 

俄国一直被英法等强国视为野蛮人,未开化的土鳖,那时俄国人自己也挺自卑的,文化上处处向法国学习(在俄罗斯到处都感受得到),但俄国人好战,热爱夺取土地,英国连同法国对俄国向欧洲东部扩张充满戒心(就是到了2019年还是这种思维,推着乌克兰在前面顶俄罗斯),就算俄国出现彼得和叶卡捷琳娜两位大帝,英法对俄国也是充满傲慢和防备的。

 

一直到拿破仑出现,打得满欧洲的国王哭爹喊娘,等到拿破仑进攻俄国时,库图佐夫知道打不过,一把火烧光莫斯科,饥寒交迫的法军在1812年的冬天冻成狗,被俄国一波流反击,拿破仑60万军队只剩2万人逃命回法国,俄国军队反而杀进了巴黎,各个欧洲国王对亚历山大一世感恩戴恩,称他为“欧洲的救世主”(准备地说是欧洲王室的救世主)。

 

俄国就此在欧洲一流国家的行列里呆了几十年,就膨胀了,开始搞奥斯曼帝国,英法一看俄国的老毛病又犯,必须得摁住他,先是在背后给钱给枪,让奥斯曼顶住野蛮人俄国,结果西亚病夫土耳其人真正烂泥扶不上墙,屡战屡败,英法都急了,亲自上场顶住土耳其,在克里米亚终于把俄国给干趴了(克里米亚后来还是被普京给吞了),这场战争使俄国再次掉落到欧洲二流,把当时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活活气死。

 

俄国人渴望出海口,就必须西进打土耳其,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20年后的1877-1878年,亚历山大二世又把土耳其干趴下,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逼土耳其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奥斯曼土耳其之烂让英国都蒙了,英国决定不再资助这个败家子了,另选对象牵制俄国。

500

亚历山大二世

 

从北洋开始建设水师开始,英国和德国就打开大门让清政府来挑武器,英国人赫德在海关岗位上更是兢兢业业,不断为清政府提供财政输血,土耳其被干趴4年后,英国就同意琅威理带着先进的海军管理学知识,到北洋来训练海军。

 

亚历山大二世从满清手里夺走了150万平公里土地,两个国家一定不怎么对付,英国人希望满清能迅速强大起来,在东方拖住俄国。

 

但满清后面的表现让英国人再次陷入了蒙逼,他们根本不敢挑战凶残的俄国,满清好像忘记了俄国用武力威胁逼迫自己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并把远东总督府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又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回事。

 

满清不仅不去惹俄国,还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在越南北部跟中国东南沿海打了一场中法战争。

 

刚被西亚病夫坑完,现在又被东亚病夫坑,英法两国都气坏了,默默地骂了一句“傻X”!

 

那时候琅威理刚去北洋水师入职不久,英国对满清还存有最后一丝幻想,但5年后,当琅威理从北洋舰队返回英国,讲述自己受到的羞辱时,英国对满清的印象已经被钉死。

 

从此不再接纳中国海军留学生。

 

慈禧和李鸿章虽然有权谋,但并没有阅读当时世界大局的宏观能力(我们现在开上帝视角也不算本事,在当时满清高层确实没有人能读局),满清就此被英国扔进了垃圾桶,甲午战争结束后,大英帝国看着冉冉升起来的日本,心里头微微一笑。

 

他找到了对抗俄国的下一枚棋子。

 

 

伍  惨胜

 

日本学者依田喜家在《简明日本通史》中,记载了日本从中国得到的2亿多两白银,作了如下的分配:62.8%用于军备扩张,21.9%用于临时军费,5.5%作为皇室费用,2.8%作为灾害准备金和教育基金。其中前两项84.7%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军事工业。

尽管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总数也有1000万日元左右,正是这笔钱保障了日本的基础教育事业。更为关键的是,日本依靠这笔赔款对军事产业和机器制造业进行了升级换代,工厂的产能比之前提高了5倍以上。(网络上谣传的天皇将每一分钱都投向了教育,听着就不像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行为)

 

甲午后日本在造船、化工、冶金、通讯、交通等产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成功地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日本积攒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并逐渐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这其中部分产业就是军工)。而大部分现金都投入到了军队,是因为日本欣然答应替代满清,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的一枚棋子。

 

他很快将要死磕俄国。

 

本来按照甲午战后的《马关条件》,清政府还要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但沙俄要求日本不得侵占东北,在沙俄眼里,东北这块地是他们将来要吞下的,这里是一块辽阔的出海口,如果日本先吞下,在这里布下重兵,要吃下就困难了,因此态度强硬,甚至做好不惜出兵东亚的准备,俄国远东舰队进入了戒备状态,在中国的芝罘和日本的神户海面同时巡逻示威。

 

德国需要俄国支持其在东亚的利益,站在俄国这边。

 

法国想混水摸鱼,不希望他最担心的德国跟俄国走得太近,同时对台湾有兴趣,也不想日本坐大。

 

俄、德、法这三个国家站出来阻止日本吞下辽东半岛(主要是俄国),最后逼迫日本答应接收清政府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使日本觉得受到了欺侮,日本哇地哭出声来,一头扎进英国爸爸的怀里。

 

老牌搅屎棍英国爸爸却只是摸了摸日本的头,好言劝慰几句,他拒绝加入“干涉集团”,但也不想跟其他国家正面冲突,老滑头最后宣告中立。

 

但英国后面无数次怂恿日本对俄开战:干他!爸爸在后面支持你!

500

 

伊藤博文对三国干涉并没有觉得意外。大东沟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山本权兵卫就向他报告过俄德法三国最近在频繁接触的消息。他劝伊藤说:

 

“日本现在没有和这三国对抗的实力,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我们都只能忍。”

 

伊藤博文说:“除了隐忍还能有什么办法?等待下次机会吧。”

 

一等就是九年。

 

1900年,慈禧发起了一轮骚操作,对世界所有强国宣战,最后被打得一路凄惨逃难(推荐一本好书:《宫女谈往录》,里面有详细讲慈禧有多惨),八国联军也进了北京。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除了派遣一万八千人参加八国联军外,又额外出动了十三万大军入侵东北。四个月全歼清军驻守东北的九万人,东北三省全境被沙俄侵占。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后,侵占中国东北的俄军却一直不撤。从1900年至1905年,持续占领了五年之久。

 

俄国在东北赖着不走,惹毛了英国跟日本,日本占领的朝鲜就在眼皮子底下,日本原先求全,想放弃东北换取俄国承认自己在朝鲜的控制权,但俄国根本没把日本放在眼里,还派兵进入朝鲜,日本一看不行了,这还得了,打他吧。

 

英国爸爸一看,说好啊好啊,干他!爸爸这回真支持你(又可以快乐地搅屎了),马上跟日本签了《英日同盟》合约。

 

1904年,日本经过清政府的同意,出兵东北(清政府有拒绝的资格吗?),发起了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打得极惨烈,日本第二次以赌国运的方式跟沙俄搏命,战争有点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那时候防御武器进步很大,进攻却还要靠双腿向前冲,机枪又得到了大规模使用,双方死亡惨重。

 

为夺取旅顺,在最著名的203高地战中,乃木希典带领日军第三军团亲自强攻,沙俄在203高地上修建了强大的防御系统,并有四万俄军坚守。乃木希典让日军自杀式冲锋,不敢上就用机枪扫死,上万的日军组建敢死队,强上高地与俄军展开了白刃战,连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也在冲锋中阵亡。(此处阵地在大连市旅顺口区西部三公里处的尔灵山,还有乃木希典儿子战死的小碑,旅顺的读者朋友可以去看看)

500

 

俄国四万守军只剩一个人活着。

 

在陆地上日军用人命去填,在海上则打得俄国溃不成军,1904年2月8日, 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偷袭了驻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使俄国舰队受到重创。日本人把整个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围困在旅顺,而且在外面布满了水雷。很多舰船在突围的时候被日军消灭,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罗夫战死,之后维佐弗特少将接过指挥权。最后沙皇下令突围,太平洋舰队在突围的时候被日本联合舰队追上,双方乱战,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

 

沙皇急调最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前来作战(有5艘1.35万吨的战列舰),这支舰队在路上因为太紧张,不小心干掉了一艘英国的商船。英国爸爸正想找个理由为儿子出头,立刻小题大做,下令波罗的海舰队在航行时大英及其盟友不会给其提供补给。当年的大英帝国在全球的殖民地有3300多万平方公里,波罗的海舰队走到哪里都是日不落的地盘,无法靠岸补给,当时尤其缺煤,波罗的海舰队没有办法,在甲板、机房、洗澡间、军官卧室都装满了煤。同时英国人还不让沙俄走苏伊士运河,沙俄只能绕路好望角。

 

绕子大半个地球,行程3万多公里,走了220天,士气低落极了,长途跋涉又让许多士兵患病。舰队司令都感觉这一战没法打了,到对马海峡时,东乡平八郎率日本舰队以逸待劳伏击波罗的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被全歼,舰艇损失总计达27万吨,人员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而日军仅阵亡117人,伤587人,损毁鱼雷艇3艘。

500

俄国人根本没想过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会输,还带了一艘会计船,装有1700多吨黄金,准备到海参崴建港口用,连这艘会计船也被击沉。

 

打到1905年,日俄双方都筋疲力尽,美国总统罗斯福出来斡旋,9月5日,沙俄被迫签定《朴茨茅斯公约》,承认日方胜利和日方在朝鲜、中国东北的特权,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方惨胜结束。

500

 

 

陆  强国

 

在英国爸爸的关照下,日本付出极惨烈的代价,才战胜了沙俄。

 

这也是工业革命后,第一次有色人种国家战胜白人国家。

 

也使白人不可战胜的定律终于被打破。

 

日本至此终于真正站上了强国的行列,被欧美列强拉到了一起。

 

日本要走的这一条强国之路,本来是大英帝国递给清政府的剧本。

 

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就算有英国人赫德帮其在财政上输血,有英国人琅威理帮其打理海军,照样跟奥斯曼帝国一样成为一摊烂泥。

 

这世上所有不知道自强的人和国家,命中注定迎接他们的,都只有腐烂的前路。

500

 

瓜皮猪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